网站地图

开运体育

关于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课题研究

  • 来源:
  • 点击量:60,221
  • 2017-11-30
  • 分享到:

河北省建筑业协会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吸纳解决农民工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经济发展转折性变化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期,建筑业的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从7个方面提出措施要求,指明了建筑业改革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抓住战略新机遇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向建筑业强省迈进,目前省政府办公厅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此,省建协积极配合,在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发展报告撰写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研究力度,并向重点企业发放了行业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提纲。本文总结归纳了我省建筑业发展状况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制约行业发展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努力为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一、目前我省建筑行业发展基本状况
  (一)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始终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提升
  1、我省建筑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尤其是在“十二五”,我省建筑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建筑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232.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252.6亿元,增长了62.49%。2010年建筑业人均产值236031元/人,到2015年人均产值377266元/人,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增长59.84%。进入“十三五”建筑业加快由量到质的转变,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全省入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480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17亿元,同比增长5%;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8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完成2016年,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31个地区位居第14 位,省外完成产值1605.38亿元,在全国31个地区位居第15位。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4616.1万平方米,下降2.8%;房屋竣工面积11145.1万平方米,下降4.0%。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82.46亿元,省外完成产值710亿元,同比增长12%。签订合同额7981.54亿元,发展势头良好。我省建筑业已成为经济拉动力最为强劲的行业,带动了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交通、电力等50多个关联和行业、2000多个种类、3万多种规格的产品,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不断稳固。
  2、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重点优势企业支持力度,推进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多元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建筑施工企业8270家,一级及以上2368家。其中特级、一级总承包企业达到218家,专业承包3844家;劳务分包1709家;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55家。已逐步形成了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综合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为主要运作形式的产业结构,队伍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另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794家,其中甲级291家,乙级378家;监理企业334家,造价咨询企业365家,招标代理机构300家。同时我省积极促进企业按新资质标准转型升级,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监管服务力度。2016年我省完成2988家建筑业企业资质换证工作,促进企业按新资质标准转型升级。
  3、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筑业是我省吸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也是农民工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之一,为缓解我省社会就业压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达350万人,吸纳农民工数量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2%。在产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省更加注重了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方面,着眼提高现场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现场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认真贯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切实加强建设领域现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参加考核达到5万人。组织开展了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对2013年之后发放的本省证书进行有序过渡,报名人数8865人次,换发证书7780人次。另方面,着眼提升操作技能和素质,切实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考核监督管理工作。截止2016年底,全省各培训考核机构共组织完成1107个培训班,培训人数59263人次,考核人数55210人次。建立了我省建筑工人职业培训考核机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职业培训考核机构分五批、共57家机构纳入数据库,覆盖我省各市的培训考核机构网络基本形成,并对全省3000多人次考评员实施培训,统一全省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强化考评员队伍建设。
  (二) 建筑业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在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精品工程发挥社会“品牌”效应。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业。近年来,我省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民生工程质量监督得到重视和加强。2016年我省新开工工程监督覆盖率、受监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工程质量备案率保持100%。特别是在开展两年质量治理行动中,我省建设工程终身责任承诺书和法人代表授权书签订率、竣工验收单位工程永久性标牌设立率均达到100%。围绕质量提升,以开展安济杯工程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我省企业创精品。自1987年开展安济杯工程(省优质工程)创建活动以来,我省共创安济杯工程3195项。建筑企业参与安济杯工程创建(省优质工程)活动积极性高涨,2002年至2016年共创建3195项。同时我省还培育、推荐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质量荣获国家级奖项。从2001年至2016年,共78项获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从2005年至2016年,共52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016年又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荣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奖项,共创建省建设工程“安济杯”(省优质工程)260项,省结构优质工程239项。其中承德名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名城新时代广场项目等3项工程获鲁班奖工程,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停车库工程项目等7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通过创建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管理和综合实力提升,发挥了精品工程的社会“品牌”效应。
  2、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文明施工和扬尘治理工作力度加大。我省坚持安全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强化防控,扎实开展各重要阶段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工程安全形势保持平稳。2016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10人,与去年同期(9起15人)相比分别减少55.6%和33.3%,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伤亡事故。我省着力推进文明施工和扬尘治理工作,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016年,新修订并发布《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18条》,将2015年实施的“15条”增改为18条。根据省住建厅《2016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二批编制计划》重新修编的《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13[J]/T100,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际华广场商超工程等199项建设工程项目被评为2016年河北省安全文明工地。
  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四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2016年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我省共有5项科技成果被评为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有97项工法被评为2016年度省级工程建设工法。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华北地区新农村绿色小康住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已进入结题阶段。同时加快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工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工程建设全专业、全过程BIM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新成效,7项BIM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评审。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初步实现部分城市数据传输;市级监管平台及采集点建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进;8个国家级高校能耗监测平台已有7个完成省级验收。 2016年我省建筑业积极推动“四新”技术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30余项建筑业新技术和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专家验收。通过举办推广会、编制标准等方式,推广应用30项新产品、新装备,新型建材在新建建筑工程中平均使用率达66.6%。围绕工程勘察设计水平提升推进精品工程建设,涌现出一批造型美观、工艺先进、功能合理、质量上乘的工程项目,有3个项目在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中获奖。
  (三)建筑业绿色建造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政策引导力度加大,建筑节能成效显著,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发挥时代引领作用
  1、标准规范先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引领。河北建筑节能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绿色建筑发展逐步由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2013年4月,我省制定印发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的实施意见》,决定从多领域全方位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确立了战略新目标、新任务。到201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达到25%,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绿色建筑总量比例达到10%。2016年我省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984个、建筑面积3042.93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新开工1932万平方米,占新开工6132万平方米的31.5%。秦皇岛、邯郸、承德、廊坊、张家口、定州、辛集等7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6年我省推进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6项,建筑面积52982.03平方米,住建部验收的4个“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我省占了3项。示范项目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国内外累计500余批次、7200余人次到住建部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学习观摩。
2016年以来,省住建厅印发了《河北省不同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分类适用目录(2016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基本完成;《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印发实施。目前,我省已经颁布实施了《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河北省绿色施工管理规范》等7部标准和1部定额,正在组织编制强制性地方标准《河北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13部标准和1部定额。完成《被动式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及验收标准》2项地方标准编制。至此,我省绿色建筑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2、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筑业绿色建造加速推进。我省高度重视绿色建造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契机促行业转型 加速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自2015年以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490万平方米;落实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420套,其中竣工135套,在建90套。2016年,我省竣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60万平方米,在建70万平方米;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竣工77套,在建175套;在建钢结构建筑223万平方米。目前,我省已具备了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基础。全省有5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16个省基地,正在培育为省基地的企业有5个,建成11家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企业。涵盖预制构件、建筑部品、新型墙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产能60万立方米,钢构件年设计产能178万吨,木构件年设计产能1万立方米。全省各类钢构件生产企业总计49家,生产线154条,年生产能力178万吨。其中,以钢结构主体承重构件为主且年设计产能在3万吨以上的17家,生产线70条,年生产能力139万吨。全省已竣工钢结构工业建筑706个,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民用建筑136个,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3个,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在建钢结构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2016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省政府印发《加快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方案》,今年5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河北装配式建筑与京津共同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任务,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规划张家口、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市和环京津县(市、区)率先发展,其他市、县加快发展。到2020年,我省将形成能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和服务体系,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十三五”期间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培育2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3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这标志着“十三五”我省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提速期。
  二、我省建筑业发展呈现新情况、新特点
  (一)行业发展呈现加速分化态势,传统经营模式加速转型,新业态、新结构、新动能正在逐渐形成
  近两年来,建筑市场分化加速。2016年,我省产值超百亿建筑企业仍然是河北建设集团、河北建工集团、中太集团和大元建业集团4家企业。其中,河北建设集团产值已逼近400亿,河北建工集团和中太建设集团超200亿。河北建设集团和河北建工集团产值同比增长超10%,大元和中太产值同比增长超5%。从2016年以来,我省建筑业新增3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同时还有一批发展势头迅猛的优势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但就全省而言,优势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缺乏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同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优势建筑企业在数量和综合实力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我省建筑行业加速传统经营模式转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效。逐步形成了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综合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为主要运作形式的产业结构。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战略定位,各具特色,各显神通。河北建工、河北建设、中太建设集团、大元建业集团、天保建设集团等一批具备“高大精尖特”项目施工能力的优势企业,开始向DB、EPC、PPP工程总承包转型,并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试水PPP项目,引导行业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道路。其中,河北建设集团在企业内部积极培育经济多极增长的新形态,多业经营板块各具特色。“容城及各县平台模式”、“绿建产业园区模式”、“中洲水务模式”、“阜平乾元模式”等全新探索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河北建工集团继续实施“两大主业、五大板块”发展战略,即做优建筑施工传统主业,做强房地产第二主业,做实建材物流、海外事业、设计咨询、科技引领、项目投资五大支撑板块,并在超高层施工能力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实现突破,先后中标阿曼、老挝、牙买加等多个项目,稳步拓宽了海外市场。同时储备、洽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PPP项目。科技公司被批准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高分子格构模板陆续投入使用。大元建业集团对内整合投资、建业集团,形成“投融资、科研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化、房地产、装配化”六大产业集群。天保集团着力推进从“施工总承包到工程总承包”组织实施方式的转变,深入建筑、地产、旅游、投资四大精品业态,构建了发展新格局。
  河北省安装公司、中电四公司、天俱时科技集团、河北空调安装公司等一批专业施工企业,着力提升在大型机电安装、市政、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空调安装等施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天俱时科技集团着力打造集“工艺研发-设计-采购-施工-培训-试生产”于一体的连续性产业链,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技术为引领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T-EPC模式,并承接了多项医药、环保项目,战略转型取得成功。河北省安装公司近年来在EPC工程多有尝试,创建了三友脱硫、文丰网架、中润脱硝EPC工程等一批精品工程,赢得了企业市场竞争的良好口碑。
  (二)以发展钢结构建筑为突破口,建筑产业化得到加速推进,绿色建造方兴未艾
  2016年,我省加速推进建筑绿色化、住宅产业化,并把发展钢结构建筑作为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和钢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大力扶持推进。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积极开展钢结构建筑研究工作,二十二冶集团、河北建设集团、大元建业集团等企业已向生产和建设钢结构建筑转型发展,唐山冀东公司等企业积极研发钢结构集成房屋,国内钢结构龙头企业杭萧钢构在玉田县建设的钢构件厂已投产,并正在涉县和望都县建厂。大元建业集团建立了装配化产业集群,以京津冀现代建筑产业联盟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为技术依托,打造“专、精、特”的装配式制造产业园区。产业园轻钢生产线、PC构件生产线拟在2017年完成投产。2016年,全省钢结构建筑现场观摩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座谈会在沧州市召开,会后观摩了大元建业集团承建的河北省首个钢结构保障房项目——沧州市福康家园,其示范效应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并荣获“中国结构金奖”,闯出了钢结构公租房建设新路子。河北建工集团承建的河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综合体钢结构工程为集团摘得第一个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钢结构建筑在我省已形成全面开花之势,绿色建造方兴未艾。
  (三)PPP模式逐步推广,银企合作助力行业发展
  近两年来,PPP作为供给侧改革重要推手和公共产品投融资制度创新,掀起了万亿规模的建设热潮。按照省政府《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125号),2016至2017年,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范围要覆盖到全部适宜项目,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随后,我省设立了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初步拟定为100亿元。在奖补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财政+金融”的模式,加快推进全省PPP项目的落地。省财政厅出台了《河北省省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资金统筹用于PPP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本注入。2016年,全省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5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累计20个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占全省入选项目总数的43%,总投资达251亿元。银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推进,有效破解了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我省建筑行业积极参与PPP项目建设。继2015年首次中标PPP项目河北省容城县津海大街等4条道路建设项目,2016年河北建设集团又承接了该集团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PPP项目——北戴河机场快速通道PPP项目,总概算24.3亿元。同时,集团的金融身价不断提升,银行授信额达到5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河北建工集团与兴业银行签署了总规模为200亿元的PPP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与衡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采用PPP模式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生态系统投资与建设、金融领域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储备、洽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PPP项目。河北大元建业集团建立了投融资产业集群,加强与银行合作,实现授信额度不少于10亿元,为PPP项目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与这些优势企业相比,我省大部分建企还处于望其兴叹的阶段,PPP项目多在市政领域,且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资金筹集难使一般企业与PPP项目无缘。
  (四)创新驱动能力增强,BIM技术稳步推进,行业发展趋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根据产业发展方向,我省积极创建绿色示范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探索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技术,稳步推进BIM技术,加速实现我省建筑业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向转型。2016年,河北建工集团荣获“鲁班奖”1项——石家庄西北地表水厂;山东枣庄焦炉煤气制液天然气工程荣获国优;河北奥体中心项目被评定为中国钢结构金奖,集团首次获此殊荣;顺义区商业金融项目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建筑板材机器人化施工装备与示范应用”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验收。河北建设集团获鲁班奖1项——河北大学图书馆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楼工程、艺术设计学院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还收获4项国家级专业奖和大批省级优良工程。集团联手京津冀三地企业及科研院所,成立了“京津冀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引领区域行业发展。企业技术中心被省发改委评为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大元建业集团成功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成为河北省第七家、沧州市第一家特级企业。集团成立了科技发展委员会,出台《大元集团科研规划方案》;投资7.5亿元打造建筑产业化科技园区;联手天大建工学院、河北建设集团等5家单位成立“京津冀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成立二级单位BIM工作室24个。
  2016年行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中应用逐步推广。河北建工集团制定《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和河北省第一部BIM交付标准的《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大元建业集团持续完善信息化体系,建立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银企互联系统统一平台,有效满足“人证统一”、“三项招标”和“利润预控”管理需求。2016年创建科研设计产业集群,组织召开“互联网+建筑业”沙龙及商业模式培训会,成立二级单位BIM工作室24个推进BIM技术应用,打造装配化设计亮点,开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业良机”APP上线运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专注服务于农民、建筑队伍的交流平台,受到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司高度好评。天保集团成立科研中心,推行“3+”创新体系,即“互联网+信息化+BIM”,成立科研中心,推动集团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河北科工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石家庄高等院校合作,以在建中电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生A3科研楼工程项目为依托,引进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三、当前影响制约我省建筑业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的全面深化,建筑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筑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筑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对建筑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我省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建筑业的政策引导支持力度,通过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力,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由于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将相互作用,一些制约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会更加凸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尤其是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改革、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而过去30年,建筑业正是依靠投资拉动和低价劳动力发展的主要行业。加之,很长一个时期,建筑业在政策指导和市场监管方式上严重滞后,欠账过多,建筑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组织生产方式落后,以致于造成行业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突出矛盾,行业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科技进步与质量效益型的良性轨道上来。建筑业 “大而不强”,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影响了我省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省建筑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结构调整尚不到位,资质结构调整不尽合理。企业大而不强、专而不精,盲目多元化、同质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十分突出,直接影响我省建筑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传统房建市场的结构和竞争态势发生变化,无论是需求结构、细分市场都在快速分化,行业发展和分化加速。我省大多数建筑企业集中在传统建筑市场的竞争平台,优势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企业缺少转型升级向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发展的条件和实力,特别是面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由于长期以来历史原因形成的资质分布不合理,致使我省建筑业企业无法进入参与其中。企业在全方位构筑产业链布局,整合资源方面能力较弱,缺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无法实现资源集成,形成合力,在高端建筑业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尤其是与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强省相比我省建筑业存在较大差距。从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比相比较,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江苏2579,76亿元排1位、浙江24989、37亿元排2位,而我省在全国31个地区位居第14 位。其中省外完成产值浙江12851.73亿元排1位,江苏11924.37亿元排2位,我省1605.38亿元,在全国31个地区位居第15位。201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仍排15位。我省优势建筑企业在数量和综合实力上也都存在很大差距。从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拥有数量与分布来看,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398家,浙江省49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48家,第三江苏省44家,第四山东省22家,河北省11家排第十四。其中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共计274家,河北省本省企业仅7家,2017年1月新增1家,目前达到8家。此外,我省在创新驱动、总承包能力、建造能力、大项目融资、新兴市场拓展及整体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江浙建筑业相比能力更弱,差距较大。在政府支持扶持力度方面,我省与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强省相比也一定差距。江苏把建筑业作为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每年省政府召开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工作会,从政策上全力支持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尤其是在近年来,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基建投资主力。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各市已相继制定措施。尤其是今年以来各地抓住政策机遇,认真贯彻国办发[2017]19号)精神。目前,浙江、山东、陕西、云南、辽宁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
  目前,建筑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行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造价与市场脱离滞后,与之相适应的招投标、造价计价、竣工验收等监管机制也不健全。招投标中压级压价,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标及违法挂靠等不规范行为依然存在。拖欠工程款顽疾仍然存在,企业各种收费及保证金繁多负担重,加之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优质优价政策难以落实,这些问题都影响制约建筑业生存,使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的瓶颈难以打破,也导致了我省建筑业产值高利润低,大而不强。由于装配式建筑,绿色、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推广难,发展绿色建筑缺少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撑等。加上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相关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随着建筑产业化和智能建筑等兴起,新科技要求配备的相应人才极为缺乏,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和行业向新兴领域和市场拓展的能力。同时我省在高端外埠市场仍存在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的问题,建筑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仍然存在一定障碍。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政治风险、市场和行业限制带来的投资风险以及法律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法律风险压力。
  同时由于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将相互作用,一些制约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改革、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而过去30年,建筑业正是依靠投资拉动和低价劳动力发展的主要行业。加之,很长一个时期,建筑业在政策指导和市场监管方式上严重滞后,欠账过多,加上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组织生产方式落后,以致于造成行业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突出矛盾,总体上其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科技进步与质量效益型的良性轨道上来。建筑业 “大而不强”,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影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四、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对我省建筑行业发展状况、特点和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及深度调整转型期制约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紧紧围绕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方向,提出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省建筑业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指针,以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目标,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指导,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住建厅中心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建筑业调结构、补短板、稳增长,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三大目标为核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建筑节能、绿色建造,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加快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发展,重点突破,积极推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河北建筑品牌。巩固和增强我省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把建筑业培育成为我省的优势产业、绿色产业、创新产业,加速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我省建筑业把脉和定位
  1、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我省建筑业把脉定位。抓住贯彻落实《意见》契机,加大对行业的深度研究,摸清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行业调研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河北省建筑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相关建议,为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谋划部署行业改革发展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意见》从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建筑市场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7个方面提出的措施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认真谋划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快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抓紧制定我省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发展为突破口,深化行业改革,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1、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促进行业装配式建造能力提升。把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我省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首要任务。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和省建厅印发《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认真落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建立完善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建筑业建造方式创新工作引导,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要求,提升本省企业技术水平、提升施工能力和综合实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2、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市场机制,培育提升我省建筑业装配式建造能力。支持本省企业转型,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龙头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项目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对全过程运用BIM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奖励。同时鼓励相关企业构建产业联盟,并将企业装配式建筑施工业绩纳入我省“一体化平台”,以此作为评价企业相关能力依据。可从我省企业中优选公布一批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名录,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机制。大力培育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提升施工能力,向开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大力支持本省企业转型和扩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加大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一体化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建筑业运营模式创新
  1、引导推进工程总承包,完善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调研,总结推广我省大型建筑业企业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面的经验作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加快出台我省《关于推进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确定方法措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同时加快探索建立与工程总承包方式相适应的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分包管理、竣工验收等制度,创新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安全全面负责。
  2、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行业工程总承包全面发展。制定工程总承包发包试点工作方案,引导建设单位试行工程总承包发包,积极推进施工总承包向设计-采购-施工的工程总承包EPC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设计企业转型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积极在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和PPP项目中试点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实施建设。应支持国有资金投资(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或其他工程总承包方式建设。装配式建筑可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率先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优先以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通过开展示范市县、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工作,示范引导,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扩大工程总承包的影响力。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从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入手,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建立建筑业骨干企业行政许可绿色通道,在资质申报、证书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坚持“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引导企业不断优化资质结构,积极向公路、铁路、机场、水利水电、轨道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发展。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申请多项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并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一批优势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申报特级资质,对基本符合特级资质申报条件的企业实行点对点帮扶,同时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简化招标投标程序,尽快实现我省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进一步规范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清理许可和备案法定以外的前置条件,优化工作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2、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简化前置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全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杜绝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营造共赢发展平台及环境。加快推进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监管,落实项目招标人负责制,有序推进“评定分离”制度。完善招投标竞争机制,提倡合理低价中标,有效发挥履约担保作用,坚决遏制低于工程成本价的恶意竞标行为,建立遏制和打击违法挂靠、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行为的有效机制。加快研究制定适应EPC、装配式建筑等方式的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制度。并以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三年行动为重点,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通过落实八大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完善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统一规范诚信信息记录内容与标准,加快实现与国家和市县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交换,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行信用信息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监督抽查、评优评先、工程担保等事项关联机制。突出施工现场和建筑市场两场联动,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安全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并重、深化建筑业改革与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重,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五)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
  1、加快调整、升级、优化和重组,使我省建筑业结构更趋合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前置服务,加强督导,引导企业在做强、做实、做专、做精上下功夫。支持建筑业企业间整合和重组,利用信用评价、监督检查、市场清出等手段,促进一批靠挂靠生存的小企业或长期没有业务的僵尸企业被重组和兼并,重新配置企业有效资源,促进企业做优、做精、做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鼓励企业 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企业由单纯的建筑项目承建产业向建筑承建和生产产业延伸拓展,向上下产业拓展,不断延伸拓展新兴和高端业务领域。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升级,承接技术含量高、体量大的高、精、尖工程项目,打造建筑业“河北品牌”。
  2、引导扶植推动骨干优势企业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拓展新的市场发展新空间。鼓励、扶植企业全面拓展在城市轨道、港口、轨道交通、水利、市政等领域的占领份额和提升设计施工能力。尽快制定相应政策扶持省内建筑业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应政策,将省内建筑业大型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支持企业以BT、BOT、PPP等方式或企业间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开展跨行业、跨专业的多元化协作,加快产业融合,扶持产业聚合多元发展。
  3、积极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提供政策支撑。支持投资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并购重组或联合经营,逐步向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转型。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相关支持政策和技术标准,为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政策支撑。
  (六)探索共赢发展新模式,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1、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体制,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加快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制度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企业决策、管理水平和效率。积极推广BIM技术在施工领域和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能力。
  2、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鼓励扶持骨干企业设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围绕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和设计工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专有技术,逐步形成集自主设计、研发、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部品配件开发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生产建造体系。可围绕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和住宅全装修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实施“互联网+建筑业”行动。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资金,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1、推进建筑业与工程保险、担保行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有关工作,全面规范涉企收费及保证金管理,除保留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建筑工人工资保证金外,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保证金一律予以取消,对有禁不止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到期按时返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帮助建筑企业运用工程保险和担保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切实为建筑企业减轻负担和规避风险,发挥保险与担保在建筑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落实取消保证金返还的同时,研究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紧研究制订对工程担保机构的监管措施,建立完善工程担保行业规则,引导和推动专业担保机构提升工程担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稳健发展。
  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建立与市场相匹配的工程量清单和计价定额,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和工程造价信息发布机制,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制度,及时按合同约定足额向承包单位支付预付款。通过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拖欠工程款,并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不得批准新项目开工。
  3、积极稳妥地推进落实建筑业‘营改增’新政。建企要把“营改增”视为倒逼,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良好机遇与正能量;要紧紧把握主动之机,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制定预案、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方式,把各方面工作做实做足,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降到最低。为深入分析“营改增”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要针对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要注重调研专业面和代表性,通过翔实数据如实反映行业诉求,并按照《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58号)精神,积极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应对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确保建筑行业负担只减不增。
  (八)弘扬工匠精神,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行业领军人才。要加快促进施工企业培育壮大管理人员和自有技术工人队伍,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建立健全适合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育、引进和激励制度,设立专项奖金,重点培养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强化对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队伍的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BIM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培训。发挥支持骨干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在改革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质量创优等方面的行业领军人才。
  2、加快打造产业队伍,培育行业工匠。加快制定建筑业现代产业工人培育计划,完善建筑施工职业技术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急需的技能性人才。健全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和政府促进的培训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化。鼓励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对自有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同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与工资水平挂钩机制,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同时进一步优化劳务作业队伍,大力发展以作业为主的建筑业专业企业,实施公司化、专业化管理。鼓励建筑业企业建立稳定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或拥有建筑劳务(专业)企业,组织自有建筑工人完成劳务作业或与专业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完善劳务队伍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加快建立完善我省建筑劳务队伍的培训鉴定、服务监管体系。
  3、强化质量管理为核心,引导企业创精品。以开展工程创优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落实质量安全质量责任制,推动行业工程质量提升。以宣传鲁班奖、国家优质和安济杯工程为切入点,着力推进项目文化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在通过创优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管理和综合实力提升,发挥了精品工程的社会“品牌”效应。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创精品工程,深入推进“优质优价”政策实施。注意培育品牌特色骨干企业,鼓励引导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或参股其他企业,提升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形成一批抢占、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品牌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特色企业。
  (九)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提高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能
  1、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 “走出去”发展。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优化市场布局。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经营模式,逐步提升省外市场份额。加快熟悉FIDIC合同条件等国际通行规则,与国内大型央企开展合作,组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联盟,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援助项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建设。
  2、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 提升我省建筑业企业外向拓展能力。支持建筑业企业申请对外经营资格,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具有一级(甲级)及以上资质的建筑业骨干企业申报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对出省和赴境外承揽工程的骨干企业,简化有关手续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并支持建筑企业取得对外承包权。加快建立我省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活动的信息数据平台,并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对国际建筑市场动态研究,收集国际基础建设发展动态,了解境外投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时掌握境外建设工程和人才需求情况,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提供基本信息支持,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走出去”经验交流。                    

                         
二〇一七年八月 

×
关注中国建筑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