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开运体育

宜昌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 来源:
  • 点击量:41,798
  • 2006-12-25
  • 分享到:

  2002年以来,宜昌市启动了以“政府转让产权,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经过几年探索和攻坚,取得了重要成果。宜昌市国企改革的经验为推进全省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改革的进展及主要成效
  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宜昌市国资委的主导和大力推进下,宜昌市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2006年10月末,全市共有727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占国企总户数的98%,其中:退出国有控股地位的719户,占已改制企业的98.9%。已改制企业涉及国有资产总量150亿元,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11.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8.05%。共支付职工安置费25.52亿元。宜昌市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了“五个促进”:
  (一)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39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利税91.19亿元,同比增长96.11%,其中,实现利润59.11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在大幅增长的高基数基础上,2005年、今年元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销、利、税又保持了同步快速增长。
  (二)促进了优势企业的壮大。宜化集团通过改革改制,已成长为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代表企业之一。企业拥有总资产105亿元,下辖12家子公司,其中1家上市公司,4家中外合资公司,产品涵盖化肥、化工、热电、矿山开发四大领域30多个品种,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预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枝江酒业集团通过管理层控股(占75%的股权)、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造,活力倍增,连续7年稳居鄂酒首位,连续4年跻身全国白酒十强,2005年入库税收1.1亿元,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入库税收1.35亿元。宜药集团、宜都机电、宜昌裕波、长江机床、三峡制药等一批企业改制后斥资进行项目投资,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政企关系,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职责权限精确量化的分级授权制度,摆脱了不论决策事项大小层层报批的繁杂程序,形成了科学决策、分权制衡、权责一致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经理层在决策权限内能够对投资、经营快速作出反应,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如三峡制药公司投资3100万元实施技改和GMP改造项目,从市场调研、技术评估到形成决议,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
  (四)促进了用人机制转变。在改制中职工的身份全部由“国家人”变成了“社会人”,企业的用工和分配全部市场化。安琪集团完成5家子公司的改制后,企业创新用工和分配机制,按能力、贡献确定升迁计酬、进退去留,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凝聚力;同时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现已达62%,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已成为公司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使公司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五)促进了出资人职责到位。宜昌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明确了国资委的出资企业,建立了“三管合一”的国资监管体系,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2005年,宜昌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16家,资产总额181.1亿元(其中:国有净资产40.9亿元)、占市直企业的90%,全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增长1.28倍。宜昌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户数虽然仅占市直企业极少数,但却聚合控制了包括各类资本在内的90%的企业资产,创造了市直企业的绝大部分收入、利润、税收和就业岗位,较好地发挥了国有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宜昌国企改革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是坚持了“八个结合”:
  (一)坚持进而有为与退而有序相结合,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宜昌市在国企改革中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产业和企业的性质分类实施,做到了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对宜化集团、交运集团、港务集团、商业银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安琪集团等一批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产业和骨干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引入增量资本,并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宜昌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置入优质国有资产4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的国际标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显著增强。宜化集团以成立初期3亿元的国有资本投入为基础,现已带动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聚合了105亿的资产。在对大中型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对优势不突出的国有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民营化改造,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二)坚持规范改制与灵活激励相结合,实现出资人、管理层、职工和谐共赢。宜昌市始终坚持规范改制,在推进中严把“方案制定、清产核资、审计评估、债务重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六道关口,建立了由国资委主导的改革体制,制定了20多个操作规程和制度,由出资人制定改革方案、市政府常务会或市委书记办公会审定方案,推行了资产债务处置集中审批、中介机构招标选聘、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专家评审、资产损失核销公示、产权转让进场招标等制度,确保了国家和职工的利益。在规范改制的同时,坚持了以人为本,注重调动管理层和业务、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推出了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增资参股等激励措施,实现了出资人、管理层和职工的共赢。枝江酒业、交运集团等企业通过管理层收购或参股,获得了长足发展。交运集团的改制完全按国办发〔2005〕60号文件规范操作,企业的场站使用权、运输线路权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了评估范围,国有净资产评估增值9588.93万元。企业改制支付职工安置费后,国有资本保留6000万元,企业管理层以货币资金增资扩股2000万元。由于改制后的新公司保留了国有控股的地位,继续留用职工只需重签劳动合同而不需支付安置费,既转换了企业机制又减少改革的震荡,同时还降低了改革成本。改制后的新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元至九月,实现营运收入3.46亿元、利润1361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营运收入4.6亿元、利润1800万元,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居全省市州同行业第一位。
  (三)坚持理顺产权与创新管理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宜昌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首先抓住了理顺产权这个核心,明确了产权主体,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少数企业还引入了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同时,一些改制企业还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组织结构,重组业务和管理流程,大力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宜化集团创造了与产权结构相适应的统分结合扁平化管理模式,即“五统一,四监管”的管理模式:财务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工程投资统一、人才资源统一和加强非生产性开支监管、招投标监管、分析化验监管、安全监管,强化了对分公司、子公司的投资经营风险控制,确保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重组招商与产业整合相结合,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宜昌市在推进改革重组中,坚持与产业整合协调联动,注重引进“四有”(有产品、有品牌、有市场、有技术)产业型资本,注重依托产品和实业进行资源整合,突出了主业,延伸了产业链,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群,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宜昌市直现已形成以宜化集团为核心的磷化工产业群,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的食品加工产业群。五峰县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了新的湖北采花茶叶公司,形成了以“采花毛尖”为依托的茶叶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群;通过拍卖开发权的形式吸引外来资本与本地丰富的水电资源的结合,形成了水电产业群。枝江市通过重组招商,形成了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等5大产业群,其中食品酿造产业群就有枝江酒业、华润(枝江)雪花啤酒公司等规模以上的企业24家。
  (五)坚持品牌扩张与高位嫁接相结合,壮大优势企业集团。宜昌市拥有宜化、安琪、枝江大曲、稻花香等一批知名品牌,具有品牌扩张的良好基础。宜化集团的“宜化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主导产品“宜化”牌NPK、“宜化”牌尿素、“楚星”牌磷酸一铵均为国家免检产品,其中“楚星”牌磷酸一铵成功荣登“中国名牌”榜。企业依托品牌优势,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5.8亿元迅速扩大到今年的100亿元,目前企业已有“一个全球第一、一个亚洲第一,三个全国第一,一个华中地区第一”的桂冠。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宜昌市还先后引进了江苏永鼎股份公司、北京桑德集团、武烟集团等外来企业高位嫁接改造本地传统国企,培育了一批新生企业集团。江苏永鼎股份公司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22亿,企业以承债方式收购了红旗电工在明源科技的75%股权,收购后,红旗电工的产品、市场、管理和技术在高起点上直接与永鼎对接,已发展成为一家成长性企业集团。
  (六)坚持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宜昌市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既注重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高,既注重工艺装备更新等硬件的投入,更注重核心技术创新等软件的提升,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宜化集团开发并实施了3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了10多个国家级、省级新产品,申报了100多项发明专利,取得了26项省、市级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公司在近2年内连续投资15亿元实施了2个重大技改项目,新增了45万吨尿素、60万吨磷复肥的年生产能力,可年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枝江市骨干企业技改投入近几年每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05年的技改投入达到7.5亿元。枝江酒业公司投资1亿元完成了万吨优质枝江大曲项目,目前正在实施扩建改造工程,力争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白酒产量10万吨、税收15亿元的目标。
  (七)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扩大职工上岗就业。宜昌市坚持以职工是否安置就业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努力扩大职工的上岗就业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有的地方不仅下岗职工全部实现了就业,而且还吸纳了一部分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如枝江市除改制企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外还吸纳了农村新增劳动力12700人。在推进职工再就业上,宜昌市一方面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另一方面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4050”弱势群体再就业,仅宜昌市直就购买公益性岗位1180个;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将职工的再就业作为管理层收购、招商引资和民营化改制的一项限制性指标,引导改制企业的股东和管理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多吸纳职工再就业,促进了企业、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八)坚持优化政策与改善服务相结合,营造改革发展环境。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着重从政策层面和工作机制上保障企业改革发展健康推进。在政策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改革优惠政策,依法保护职工和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参与改革的各方明确了今后预期,增强了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机制上,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了政府领导、国资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改革体系,形成了改革发展的合力。
  三、对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宜昌国资委认为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全省国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搞好战略重组,放大国资功能。要抓住关键的少数,搞好战略重组。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行业和企业,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支柱产业和有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等,不能片面强调民营化,要重点在混合所有制改造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加国有资本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和职工身份社会化的同时,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实施民有民营,放活中小企业。要彻底放开搞活竞争性领域的一般国有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转让、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国有产权和职工国有身份的“两个退出”,全面实现民有民营。要积极推进改制后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招商重组、吸引增量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培育一批产权明晰、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加工、服务型民营企业。
  (三)推进资源整合,培育企业集团。要实施大集团战略,以优势企业和强势品牌为依托,推进资产集中、资本集聚、资源集约,培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企业集团。特别要加快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步伐,推动产权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招商引资、对外投资、高位嫁接,实现快速裂变,不断做大做强。
  (四)加快体制创新,完善治理结构。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严格按照新《公司法》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推广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决策者和执行者分离,切实解决“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企业管理,克服漏斗效应。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范,推广适应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突出核心业务培育和管理,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购销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补齐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风险、成本控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鼓励“产学研”联合和技术入股,增强创新能力,培育精品名牌。
  (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要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确保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加强改制企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员工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建立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人才资源的资本化,形成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
  (八)深化配套改革,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国资监管部门的出资人职责,建立以出资人为主导的国企改革体制,依法规范企业改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妥善处理企业改革中的债务包袱、人员安置等遗留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依法破产进程,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来源:湖北国资委 

×
关注中国建筑业协会